管網漏損是一個復雜的問題,由多種相互關聯的因素共同作用導致。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:
一、 管網物理因素(硬件)
?管道材質與老化:?
1. ?材質問題:? 不同材質的管道(如鑄鐵、鋼管、石棉水泥、塑料管PVC/PE等)各有其弱點。老舊鑄鐵管易腐蝕、脆化;鋼管易電化學腐蝕;石棉水泥管易脆裂;塑料管在紫外線、高溫或低溫下可能老化、變脆或連接失效。
2. ?自然老化:? 所有管道都會隨著使用年限增加而老化、疲勞,強度下降,漏水風險增大。
?接口失效:?
1. ?接口形式:? 剛性接口(如水泥接口)抗震性差,易松動;柔性接口(如橡膠圈承插接口)如果安裝不當或橡膠圈老化失效,也會漏水。
2. ?施工質量:? 接口施工不良是初期漏水的主要原因(如橡膠圈未安裝到位、接口填料不實)。
3. ?外力作用:? 沉降、震動、水錘等外力容易導致接口松動或破壞。
?管道破損:?
1. ?外部荷載:? 地面交通荷載(尤其重型車輛)、建筑施工(開挖、打樁、碾壓)、地面沉降或滑坡導致管道受壓變形、折斷。
2. ?腐蝕:? 電化學腐蝕(土壤、雜散電流)、化學腐蝕(腐蝕性土壤或水質)、微生物腐蝕均會侵蝕管壁,導致管壁變薄、穿孔甚至爆管。
3. ?凍裂:? 寒冷地區(qū),管道內水結冰膨脹導致管道脹裂。
4. ?磨損:? 管道內水流攜帶的砂礫等顆粒長期沖刷彎頭、三通等部位造成磨損穿孔(尤其在流速高的區(qū)域)。
5. ?外力破壞:? 第三方施工(如挖掘機作業(yè))不慎挖破管道(這是非常常見且嚴重的突發(fā)性漏損原因)。
?附屬設施損壞:?
1. ?閥門:? 閥體腐蝕、閥桿填料失效、閥門法蘭或絲扣連接處密封失效導致漏水。
2. ?消防栓:? 被車輛撞壞、凍裂、關閉不嚴、密封件老化、非法開啟導致漏水。
3. ?水表:? 表蓋漏水、連接處漏水、凍裂。
4. ?排氣閥/泄水閥:? 故障導致關閉不嚴或損壞漏水。
5. ?管件(彎頭、三通等):? 應力集中點,易因腐蝕、老化或外力作用損壞。
二、 水力因素(運行條件)
1. ?管網壓力過高:?
持續(xù)過高的壓力會增加管道、接口和附屬設備的應力,加速老化,增加爆管和滲漏風險。壓力波動(水錘)危害更大。
2. ?水錘:?
水泵啟停、閥門快速啟閉等造成的水流速度急劇變化產生巨大的壓力波沖擊,極易導致管道破裂、接口脫開、設備損壞。
3. ?壓力波動:?
即使不產生破壞性水錘,頻繁或劇烈的壓力波動(如泵站調度不合理、用戶用水量突變)也會導致接口松動、疲勞裂紋擴展。
4. ?流速過高:?
增加管內摩阻損失(能耗),加劇管內磨損(尤其彎頭、變徑處),也可能增加水錘風險。
三、 外部環(huán)境因素
1. ?土壤特性與腐蝕性:?
土壤酸堿度、電阻率、含水量、含鹽量、是否存在雜散電流等顯著影響金屬管道的腐蝕速率。
2. ?地質變化與自然災害:?
地基不均勻沉降、地震、滑坡、洪水等自然災害會造成管道斷裂、位移、接口脫開。
3. ?溫度變化:?
晝夜或季節(jié)溫差引起的管道熱脹冷縮可能導致接口松動或應力裂紋(尤其在剛性連接處)。
4. ?植物根系入侵:?
樹根為尋找水源可能擠壓、穿透管道(尤其老舊接口或塑料管),導致漏水。
四、 運行管理與維護因素(軟件)
1. ?主動檢漏不足:?
缺乏系統(tǒng)的、定期的管網漏水檢測和定位(如聲學檢測、相關儀、區(qū)域流量計量、DMA分區(qū)計量管理),導致小漏無法及時發(fā)現并演變成大漏。
2. ?維修響應不及時:?
發(fā)現漏點后,維修延誤或采用臨時性修補,導致漏損擴大或問題未根本解決。
3. ?管網資料缺失或不準:?
缺乏準確的管道材質、管徑、埋深、走向、接口類型、閥門位置等基礎信息,給規(guī)劃設計、維護管理和漏點定位帶來巨大困難。
4. ?壓力管理不善:?
未實施有效的壓力分區(qū)控制(如減壓閥設置),導致部分區(qū)域壓力長期過高。
5. ?管網更新改造滯后:?
對老化嚴重、材質落后、漏損頻發(fā)區(qū)域的管網更換投入不足,埋下隱患。
6. ?規(guī)劃設計與施工管理不善:?
初始設計不合理(如管材選用不當、壓力設計過高、未考慮防腐)、施工質量監(jiān)管不嚴(如接口處理不當、回填不實、防腐層破損)導致管網先天不足。
五、 水質因素
· ?腐蝕性水質:? 低pH值(酸性)、高氯離子含量、溶解氧、侵蝕性二氧化碳等加速金屬管道的腐蝕。
· ?結垢:? 硬水在管壁結垢,可能掩蓋小漏點,也可能導致局部流速過高或壓差過大,間接加劇漏損風險。
六、 人為與社會因素
1. ?第三方破壞:? 施工挖斷、惡意破壞。
2. ?非法用水/偷水:? 繞過計量設施的直接盜水行為(這屬于表觀漏損的主要組成部分)。
3. ?用戶內部管道漏水:? 用戶產權范圍內的管道、閥門、衛(wèi)生器具漏水未及時修復(也屬于表觀漏損)。
4. ?計量誤差:? 水表計量不準(如老化、堵塞、量程選擇不當)導致記錄的供水量與實際的用戶用水量不符(表觀漏損)。
?總結來說,管網漏損是管網系統(tǒng)硬件(材質、老化、施工)、運行環(huán)境(壓力、水錘、外部荷載、土壤腐蝕)、管理維護(檢測、維修、更新、數據)、水質以及人為因素等多個層面問題的綜合體現。要有效控制漏損,需要系統(tǒng)性、綜合性的管理策略和技術手段。?
丨相關方案及產品丨
![]() | |||||
供水管網監(jiān)測系統(tǒng) | 智慧水務平臺方案 | 電池供電管網監(jiān)測終端 |
Copyright ? 2022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冀ICP備12015236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