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政策背景
水利部《關于大力推進智慧水利建設的指導意見》指出,認真貫徹習近平“十六字”治水思路及網絡強國思想,以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為主線,構建數字孿生流域為核心,推進算據、算法、算力建設,打造具備“四預”(預報、預警、預演、預案)功能的智慧水利體系。規劃目標:2025年建成智慧水利1.0版,2030年建成2.0版,2035年全面實現水利治理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。
水利部《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數字孿生建設指導意見》,落實網絡強國思想及《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》,分兩階段推進:2027年前完成防洪重點水庫、水閘等數字孿生建設,初步建成智能應用體系;2030年基本完成建設,實現運行管理與數字孿生深度融合,全面實現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管理。
《數字孿生流域共建共享管理辦法(試行)》統一數據接口(結構化與非結構化)及模型封裝標準,實現水利部、流域機構、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工程管理單位數字孿生平臺的互聯互通,推動數據、模型、知識等成果共享與業務協同。
二、行業痛點
感知能力弱:監測站點覆蓋不足,數據采集盲區多,自動化程度低。
信息孤島:各部門(水文、防汛、水資源、工程管理等)數據獨立,難以共享與聯動。
預警預報難:預報模型精度不高,預警信息發布滯后,決策支持能力弱。
調度效率低:依賴人工經驗,調度方案科學性、實時性不足。
工程管理粗放:水利工程運行維護成本高,安全隱患發現不及時。
三、系統架構
軟件平臺
三、系統組成
三、智慧水利全景解決方案
四、系統優勢
全棧技術集成與自主研發能力
具備從“智慧感知、智慧連接、智慧應用” 的全棧技術能力。擁有核心產品的自主研發產權(如水利模型、AI算法引擎),確保系統技術先進、安全可控。
深厚的水行業實踐經驗
深耕水行業18載,始終以專業視角精準把握國家及水利部行業政策動向,對水文監測、水資源調配、水生態保護、工程管理等核心業務邏輯具備系統性認知與深度實踐積累。
強大的交付與運維保障體系
擁有專業化商務拓展與FAE技術團隊,可提供從方案設計、成本核算、系統部署到運維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服務,并配備7*24小時應急響應機制,保障項目全流程高效推進與系統持續穩定運行。
開放共贏的生態合作理念
秉持“生態”戰略合作理念,整合行業優質資源與尖端技術,已與30余家高校、科研院所等生態合作伙伴建立長期戰略協同關系,共同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體系。
前瞻性的創新與持續進化能力
每年將營業收入的30%投入技術研發,積極參與國家級、省、市、縣級智慧水利項目。我們的產品和算法模型會持續迭代升級,確保系統先進性。
卓越的成本控制與價值創造能力
憑借自主研發和規模化采購,能提供更具性價比的解決方案。同時,我們更關注通過智慧化手段為您優化業務流程、降低運營成本、提升管理效率。
五、相關方案
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 |
灌區信息化系統解決方案 | 智慧水庫解決方案 | 農村供水信息化系統 | 地下水監測系統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 |
以電折水系統方案 | 井電雙控灌溉系統方案 | 水資源取水計量監管方案 | 山洪災害防治系統方案 |
Copyright ? 2022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冀ICP備12015236號-1